【淮北新闻网】“新春第一会”一把手访谈:以工业振兴为引擎 全面推动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全军
“新春伊始,市委、市政府就立即召开‘新春第一会’,全面吹响狠抓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的‘冲锋号’,为全年经济工作定下了总基调。”日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全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新的一年,全市工信系统将全面落实会议精神,聚焦工业振兴主线,坚持干字当头,突出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持续发挥好工业“压舱石”“挑大梁”作用。
王全军表示,工业是淮北经济的“压舱石”,也是实现高质量转型的“主战场”。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工业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9%,连续7个月保持10%以上较高速度增长,居全省前列,技改投资增长20.4%,全省第九。工业效益全省领先,规上工业企业工业产品销售率101.6%,全省第二;营收利润率达8%,全省第一;利润总额134.6亿元,为四个资源型城市、皖北六市第一。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率73.5%,全省第一;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全省第五。
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王全军告诉记者,今年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力稳定工业增长。健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体系,用好“安徽工业大脑”监测中心,精准研判和处置工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业经济首季“开门红”、全年预期目标顺利实现。深入开展停产半停产企业帮扶行动,精准助企止滑回稳。搭建产需对接平台,用好《规上工业企业产需信息汇编》,分层次分领域组织开展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
聚力推动项目攻坚。以“龙头+配套”为导向,聚焦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绘制招商图谱,制定个性化的招商方案,持续推动招大引强。深入研究上级资金扶持方向,及时捕捉项目信息,认真谋划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全力指导企业争取更多的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用好“红黄绿”亮灯预警机制,分级分档推进项目建设。全年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项目150个,竣工投产项目100个。
聚力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支持龙头企业与中科大、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建立技术中心重点培育名单,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年培育省级新品精品25个、“三首”产品10个以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扎实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处置,持续激活发展动能。
聚力推动转型升级。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实融合发展底座,全年新建5G基站800座以上。持续开展重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数字化转型进园区等活动,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力争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90%。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碳示范改造,遴选一批企业绿色制造典型案例,推进节能环保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应用落地。推动绿色制造梯级培育创建工作,力争新培育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5家。
聚力培育优质企业。坚持“抓大、扶小、育新”,健全链主企业培育库,鼓励支持企业加快实施一批扩产扩能项目,围绕技术改造、数字赋能新上大项目。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库,量身定制培育方案,力争全年创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分类完善新建企业、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强化部门联动,跟踪指导服务,力促一批新建企业按期达规入统,扩大规上工业企业阵容。
聚力优化为企服务。升级建设市企业服务中心,链接打通全国中小企业服务网,“线上+线下”为企业提供要素对接、项目申报等一站式服务。加强企业培训,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定期开展主题沙龙、企业家研修班活动,持续打造“淮商大讲堂”培训品牌。
工业振兴是淮北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高质量崛起的必由之路。“我们将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培优企业为支撑、以转型升级为路径、以优化服务为保障,奋力为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交出工业战线高分答卷!”王全军满怀信心地说道。
记者 邹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