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0118号提案《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淮北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4-08-15 10:03 字号:

尊敬的杨晓惠委员:

您提出的《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淮北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提案收悉,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专精特新”政策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对新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最高给予 100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当年有流动资金贷款的,按照同期贷款银行市场报价利率给予最高 100%贴息,贴息期1年,贴息不超过100万元。对新认定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高给予 20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通过实施系列政策措施,淮北市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政策引领作用,形成了有效的支持网络,为企业提供了直接的财政支持,同时提供贷款贴息方面的支持。

二是深化梯度培育体系。根据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面认定管理办法》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动态培育库”其中创新型中小企业8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库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入库30家。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按照“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梯度进行分层培育。对培育库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导,通过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培育,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策略,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2023年,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到53家,总量同比增长47%,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动态建立和管理10-100亿元企业梯次培育库,紧盯培育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全力推动问题解决。1—5月,理士电源、英科医疗、力幕新材料等20家重点培育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24.6亿元,同比增长14.3%。

三是强化系统监测。利用省工信厅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对全市165家专精特新企业经济运行主要指标进行监测、分析,针对每个月的主要指标下降的重点企业开展调研走访,找出主要指标下降的原因,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解决,特别是融资、人才、用工、产学研等要素问题积极帮助解决

二、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生态

一是建设“人才飞地”。针对“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人才聚集发达省市建设“人才飞地”,同时组织对接当地重点企业、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平台载体,共建多元化研发基地,实现研发成果在飞地,而产业化落地在本地,形成“工作生活在外地,创业贡献为淮北”的聚才模式。2023年以来,我市先后印发《淮北市“人才飞地”管理办法》(淮科〔2023〕8号)、《关于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升级人才政策引领淮北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等政策文件,对我市企事业单位在高端人才聚集、科研机构众多的国内外城市,以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等为目的,建立科研基地、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研发机构和专家工作站等创新载体的,给予一定资金支持。目前,我市县区类“人才飞地”3家:濉溪县“濉溪——南京飞地孵化器及科创中心”、相山区“沪淮科创协同中心”、市高新区“淮北高新区(南京)科创中心”,企业人才飞地5家。

二是强化融资要素保障。今年1至6月份,举办供需对接、银企对接、科技对接等各类活动6场,服务企业276家。开展“十行千亿万企”3.0版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行动,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2.43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11笔,共计16.44亿元,发放“亩均英雄贷”29.8亿元。基金方面,投资重点项目落地7个,累计完成投资约1.9亿元,撬动社会资金约7.5亿元,包括利用新材料基金投资的江苏嘉和;创投基金投资的朗晖数化;淮海基金子基金投资恒格微、煋邦精密芯片、蓝蓝科技、国研新能、好运达项目。

三是坚持“诊断+”。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图谱和项目库,免费为企业提供诊断服务,累计诊断企业130家。英科医科、瑞柏新材料等235家企业实现生产控制、仓储物流、能耗管理等环节数字化转型。淮北合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通过“把脉问诊”,新增一条机器人自动焊接生产线,有效解决了质量稳定性的问题,成品率提升10%以上。

四是强化软硬支撑。面向全国优选海尔卡奥斯、徐工汉云、讯飞智能等30家优秀服务商,建立全市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实现“资源入池”为企业靶向服务。连续3年开展园区通信基础设施提升专项行动,园区固移融合“双千兆”虚拟专网建成运营,建成5G基站3707个,实现全市6个省级工业园区5G全覆盖。建成投运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中心,重点企业数据采集、汇聚、应用可实现“一网集成”。

五是注重“标杆企业”示范。引导淮北矿业、华孚时尚等标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设备投资,支持碳鑫科技打造“黑灯工厂”,推动翌光科技、国轩象铝等企业树立智能化新标杆。到2023年底,全市共培育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0个,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11个。安徽凯泽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对原有生产设备的网络化改造,采用新的制造执行管理系统,年均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降低人力成本50万元、节约电费30万元。

三、引导“专精特新”企业融入产业链

一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我市坚持“智改数转网联”齐头并进,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模式创新和转型升级,目前,已完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291个,16家企业获评国家、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市高新区、濉溪经开区获评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2023年数字化改造进度居全省第5位。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率61.05%,居全省第1位。

二是突出“链主企业”引领。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产业链主企业,制定税收和专利奖励等政策,以“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链式转型”。2023年,293家链上企业通过省级数字化转型测评,年度任务完成率居全省第5位。

三是扩大“中小企业”覆盖。立足全市中小企业数量占比九成以上的情况,按照“应改尽改”“愿改尽改”原则,创新运用“政府+服务商”的方式,分园区、分产业链引导628家中小企业进行了数字化应用,完成率达105.2%,居全省第4位。安徽曦强乳业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有效整合生产流程数据及供应链溯源,建成全链路乳品数字化管理平台,年均节约原料3%,降低运营成本近500万元,用工人数减少30%。该企业全链路数字化溯源作为中小企业优秀解决方案在全省推广,荣获“中国数字化突破实践奖”。

四是培育优质企业,壮大集群产业实力。2024年我市濉溪县高端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和杜集区矿山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分别被评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其中濉溪县高端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正在申报国家级产业集群,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加快帝象新材料、宝路钢构、路特威等优质企业培育,扩大集群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培育更多“小巨人”“配套专家”。

四、建立“专精特新”数字化人才库

一是“政策+机制”同频升级,构建人才集聚提质增效的工作格局。在前期《关于实施新时代“相城英才计划”全面夯实转型崛起人才基础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等人才来淮在淮就业创业若干政策(试行)》和《关于加快集聚产业人才推动“五群十链”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市3.0版人才政策等人才政策的基础上,我局结合淮北市“五群十链”产业链调整和企业人才需求变化,以数字化人才为着眼点,编制发布了《淮北市急需紧缺人才(岗位)目录(第二批)》,引导人才按需流动。

二是平台+项目”同向发力,夯实人才聚焦的发展支撑。大力开展博士后工作,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全市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创新实践基地36家,其中国家级站5家,省级站17家、市级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基地14家(大部分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和市级博士创新实践基地都设在“专精特新”企业),先后引进培养博士后(博士)人才64人。组织博士后人才参加全省博士后揭榜领题系列活动,果力智能等“专精特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先后在中国博士后官网发榜课题6个。

三是“培训+教育”同步赋能,健全人才培育的开发模式。2023年我市技工院校招收数字及其相关领域全日制学生643人,其中计算机技术178人,多媒体制作109人,电子商务318人,电子技术应用38人;面向就业重点群体组织开展数字及其相关领域技能人才培训51期2543人,其中互联网营销师20期1170人、电子商务师24期1046人、直播销售员7期327人。以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为契机推动新业态发展,为我市数字及其相关领域技能人才培育提供支撑。

五、下一步举措: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存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质量。通过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动态培育库”,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按照“创新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梯度进行分层培育。通过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培育,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策略,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3.完善服务机制。完善“一企一策一小组”工作机制,深入企业做好政策宣贯和申报指导。通过设立专门的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和利用各项政策措施,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4.科技创新引领。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专项计划,推动企业在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方面取得突破,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淮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民营办

联系人:杜文明

联系电话:0561-319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