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JY103号《关于加快淮北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议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4-08-15 15:13 字号:

尊敬的王昌岭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淮北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议案》(第JY103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企业87家,实现营业收入72.7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46.6亿元,数字技术应用业16.8亿元,数字要素驱动业7.6亿元。累计获评国家智能制造工厂、智能制造场景应用、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创新应用等各类试点示范等奖项11个;累计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40家;累计实施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超227个,上云上平台企业1466家。

实施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

一是坚持政策引导,集聚资源,工业互联网体系逐步搭建。制定实施《淮北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淮北市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举措。坚持完善设施,连续3年部署开展工业园区通信基础设施提升专项行动,培育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11个,建成5G基站3895个,实现5G全覆盖。坚持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淮北矿业煤矿安全生产智慧管控平台入选安徽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濉溪经济开发区以铝基新材料为主导产业打造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省级“一区一业一样板”的数字化转型示范。

二是打造示范引领,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国家、省、市三级梯度示范培育体系,每年优选20家企业实施精准服务和政策支持,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注重链条联动,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制定数字化转型指南,支持“十大产业链”链主企业先行先试,带动链上企业转型升级。2023年,全市365家链上企业通过省级数字化转型测评,年度任务完成率156.8%。优化服务供给,面向全国建立市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联合羚羊平台开展数字化转型进园区活动,2023年淮北市数字化改造进度居全省第5位。

三是强化技术创新,数字赋能稳步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2023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15项,支持企业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芬矿机“NXZ-40复合高性能浓缩搅拌一体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评2024年第一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助力降本增效,支持企业加快生产控制系统智能化改造,实施应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淮北临涣化工园区引导化工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2%。推动产业发展,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企业79家,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20.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38家,其中7家企业软件产品获评省级首版次软件。2023年,淮北市新型工业化在皖北“两个加快”考核中排名第1,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达8.34%,居全省第1。

四、面对12条“淮北中小企业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要强化统筹,凝聚“转”的共识。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转型意识。一是认知引路。建立多样化的企业培训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管理者的引导力度,强化企业“一把手”数字化转型意识,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工业互联网研修班、优秀案例推介等活动,激发企业内生动能,让更多企业家想干、敢干、会干。二是规划引领。坚持“因企制宜”进行顶层规划设计,立足企业实际需求和基础条件,选择适宜路径,有步骤、分层次、差异化地实施转型改造。三是政策引导。学习沪苏浙等先发地区,研究制定更加“合身”的专项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提升企业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要抢抓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战略机遇,建立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库,出台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老旧设备更新迭代,提升产业整体能级,力争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等主要指标在全省走在前列。

二要分类施策,树立“转”的标杆。借鉴各地积极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做法,坚持分行业、树典型、做示范、强引导,加快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一是龙头企业“领航示范”。聚焦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四大重点产业以及市“十大产业链”,分行业形成一批应用成效显著的企业样板,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辐射推广。全力支持安徽矿机、曦强乳业、华孚时尚等龙头骨干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推动碳鑫科技建设“黑灯工厂”,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数字领航企业”。借鉴苏州市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服务化转型、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产品+服务”做法,引导我市示范工厂、标杆企业主辅分离,设立专门部门或独立法人企业,对外提供智能制造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拓展增值和利润空间。二是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围绕装备制造、化工、食品等细分行业,各开发园区认真梳理、定期组织有数字化转型基础和意愿的“链上”企业,到同行业“链主”企业“沉浸式”参观学习,通过“看样学样”,实施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数字化改造,逐步将转型成果批量化、模块化复制应用到生产线、车间以及工厂。三是规下企业“轻装上阵”。借鉴池州市扩大小微企业数字化应用覆盖面做法,全面摸排量大面广的规下制造业企业,分析市场和企业需求,优化软件服务包推广应用,提供更多投入小、见效快的“微改造”“轻改造”项目,引导企业开展经营管理、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入门级、单点式、通用型数字化应用,让企业“拿来即用”,提升生产效率。

三要提质扩面,打造“转”的平台。坚持“大企业建平台、小企业用平台”,着力搭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一是强化行业平台建设。借鉴合肥市构建“一链一平台”体系、实施“20+80”平台提升行动(即以20个省级以上成熟平台引领80个培育对象发展)做法,引导我市十大产业链“链主”企业积极打造行业垂直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定向帮扶培育,一体化推动“链式”转型升级,带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合众机械、华润金蟾、国晟新能源、英科医疗等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入实施“皖企登云”行动,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建模推动企业“上云用云”降本增效。二是深化区域平台应用。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具有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借鉴合肥长丰镇下塘工业园聚焦能耗管理痛点、依托海尔卡奥斯打造智碳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做法(园区企业上平台超1000家,用能成本下降10—20%,全年减碳近40万吨),围绕主导产业和实际需求,加快建设“一区一业一样板”,重点推动濉溪经开区铝基新材料产业大脑、临涣化工园区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基于平台向下连接企业端生产设备,打通数据链、创新链,实现区域需求预测、库存优化、生产调度等各环节快速响应、协同制造,促进园区中小企业“规模化”转型,提升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三是畅通供需平台对接。主管部门、开发园区动态收集企业数字化转型共性需求,重点对接三大通信运营商和头部服务商,打造高价值解决方案“资源池”,并常态化遴选发布场景应用清单,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交钥匙”服务。探索组建工业互联网协会,发挥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引导企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供需对接。

四要夯实基础,强化“转”的保障。坚持适度超前布局,加快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加密外网覆盖。加快建设5G基站、数据中心、千兆光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提高覆盖面质量。二是推动内网改造。支持企业运用5G等新型网络技术改造建设企业内网,力争实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内网改造全覆盖。三是筑牢安全屏障。加强工业领域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探索市级企业侧工业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打造技术防护链,完善联合预警、处置、监督协同机制,解决企业数据安全“后顾之忧”。

五要素支撑,优化“转”的生态。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提升政策、金融、人才等要素供给水平,打造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生态。一是完善诊断服务。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战略机遇,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图谱和项目库,免费为企业提供诊断服务,逐步推动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诊断”全覆盖,实施“一企一档”跟踪管理。二是创新融资支持。建立制造业“白名单”制度,探索设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项基金,引导金融机构采取融资租赁、投贷联动等方式,为“白名单”企业提供低成本、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三是强化人才引育。将数字化高层次人才纳入淮北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用人成本。鼓励淮北师范大学、淮北理工学院等院校和重点企业共同建设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举办各类数字技能职业技能竞赛,培养技能型人才。建立数字化转型专家库,通过人才兼职、共享使用等方式,推进专业人才柔性流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淮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产业信息化发展科

联系人:李方一

联系电话:0561-319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