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第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JY021号《关于提升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尊敬的冯柯箐代表:
您在市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提升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推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系统布局、重点推进,树标杆、抓转型、促升级、降成本,1-5月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09.9万吨标煤,同比增长0.2%,与去年全年相比,增速差距缩小到0.8个百分点。
一是推动绿色节能。制定《2025年淮北市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培育重点领域能效标杆企业。遴选36家企业(园区)纳入绿色制造培育库,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培训,覆盖70余家重点企业。推荐合众机械申报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推荐2家企业申报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设备。推动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固废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启动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等行业“一产品一足迹”碳足迹核算工作,完成新一批重点用能企业“一企一策”节能降碳诊断。督促纳入碳市场企业完成碳排放报告年报编制,做好企业碳排放月报审核上报,按时完成碳配额清缴履约。印发实施《淮北市“无废城市”建设专班工作方案》,成立“无废城市”工作专班,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和保障体系。
二是推动数字赋能。淮海实业“多元化业务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入选省级行业型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培育3家。推荐2家企业申报工业互联网安全贯标试点企业。今年已认定41家基础级智能工厂,8家智能工厂通过市级复核,已上报省工信厅进行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推荐5家企业进行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新增1个省级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9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1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已开展2场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会,撮合10余家企业和服务商达成合作意向。102家企业完成一季度数字化转型测评,规上企业数字化覆盖率达85%。
三是推动技改升级。抓住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扶持政策窗口期,梳理摸排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更新现状及需求,引导企业更换新设备、新工艺,提升生产效益。积极与各县区、园区、重点企业对接,邀请专家到我市开展政策解读,召开宣讲培训会。认真筛查审查材料,提高项目申报精准度和成熟度,今年以来,针对性调研指导50余家企业。积极向上对接沟通,争取省厅各处室支持。上半年申报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11个,资金额8743万元。
四是推动对接合作。聚焦企业实际产需诉求,梳理收集规上工业企业产需信息,促进市内企业合作交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编制《淮北市规上工业企业产需信息汇编》,“线上”全部导入市企业服务中心服务平台,打造“产业供需”精品模块,提供企业原材料需求及产成品信息“一键查询”;“线下”印制成册,发放到所有规上工业企业,推动供需双方精准匹配。1-5月,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99.4%,高于全省平均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
下一步,结合您的建议意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绿色转型。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鼓励企业开展节能降碳示范改造,遴选一批企业绿色制造典型案例,力争2025年新培育省级和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家。
二是抓好智改数转。坚持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持续推进培育智能工厂和5G工厂,打造“5G+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培育以用户需求为牵引的“制造商+服务”“产品+服务”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力争全年新增智能工厂5个,培育“5G+智能制造”应用场景2个。
三是抓好项目建设。紧盯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引导企业技改升级,帮助企业争取资金。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四项”工作机制,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前期攻坚,加快推进国安电力二期2×660MW超超临界机组、零维智能科技等在建项目,积极扩大工业有效投资。
四是抓好服务保障。优化升级为企服务中心,加快兑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加速推进拖欠企业账款清欠,清单闭环解决企业困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