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第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JY042号《关于推进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贺馥代表:
您关于推进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到,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聚焦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皖北四大产业定位,着力打造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集群,先后获评国家火炬特色基地、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第二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
一是完善产业体系。我市持续补链、延链、强链,现有上游再生铝及陶铝企业8家,此外烈山区鑫成功年产60万吨再生铝合金项目在建;中游聚集了挤压、轧制、铸造等企业14家;下游汇聚了新能源电池托盘、活塞、电动车开关组合、门窗幕墙、汽车零部件等企业47家。
二是壮大产业规模。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拥有规上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企业69家,加工规模突破100万吨。2024年总产值约230亿元,其中上游产业约30亿元,中游产业约75亿元,下游产业约125亿元。
三是加大企业培育。建立阶梯产值企业培育库。加强分类指导,针对性开展企业培育工作,着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培育链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5家,“小巨人”企业1家。其中,力幕的高精度双零箔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数码电池、新能源汽车、空调制冷、通信等多个领域,客户群体覆盖世界五大洲30余个国家。中基的电池箔小卷生产能力位居全国第2位,其生产的0.0045mm双零铝箔代表全球最高技术,已进入电池头部企业宁德时代的供应链体系。银邦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冷却动力电池热管理铝热传输材料等产品,已向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批量供货。
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坚持分行业、分层级、分年度实施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点”上实施单台设备的“机器换人”,在“线”上实施生产线整体数字化改造,在“面”上加速数字领航企业、卓越级智能工厂、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逐渐向灯塔工厂、黑灯工厂迈进。截至目前,上云规上铝基企业44家,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铝基企业44家,完成数字化诊断铝基企业29家,应用数字化服务包铝基企业44家。
五是强化产业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和产品智能化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已有20多家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技术研发项目,如:建业科技与湖南工业大学范才河人才团队开展合作,利用其专利技术进行成果转化,生产高强高韧铝基复合材料。力幕科技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攻关,瞄准氢燃料电池用铝基双极板等“卡脖子”技术寻求突破。
六是加快产业配套建设。在濉溪经济开发区设立金融服务中心,通过专业化的信息咨询服务,打造“政府引导、银企参与、共赢发展”的融资模式。制定并不断完善涵盖铝基金属材料产业全过程的财政、金融、土地、税收、信贷、科研、生产要素等政策文件,建立系统性、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打造政策洼地,增强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强化企业家信心。加强与本地职业院校的合作,定向培养技术工人,缓解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加强“快办”志愿服务队建设,主动为企业服务,坚决兑现服务承诺期限,提高办事效率。
下一步,我市将通过资金支持、研发创新、产业建设、产业配套等方面,加快铝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淮北市在全国铝基产业集群中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再次感谢您对淮北市铝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