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第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第JY002号《关于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议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5-09-04 10:35 字号:

尊敬的俞爱斌代表:

您好!

您在市人大十七届六次会议上提出的第JY002号建议《关于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议案》收悉,市工信局高度重视,结合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和工作实际,认真研究落实。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已形成以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和精细化工材料、新型建材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拥有规上企业205家。2024年,我市新材料产业产值450亿元,增速10.3%。2025年1-5月,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增长20.7%,占规上工业比重17.5%。

一、主要举措

(一)聚焦优势产业。依托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聚焦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铝基高端金属材料等优势产业,组建工作专班,市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负责产业重点工作推进和重大问题协调解决,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努力打造淮北特色产业“名片”。围绕产业研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培育、科技创新、集群发展提出六大重点任务,制定《淮北市2025年新材料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明确年度发展目标与具体举措,强化系统谋划与统筹推进,推动新材料产业提质扩量增效,为打造皖北地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化产业集聚。坚持延链强链补链,先进高分子结构和精细化工材料产业形成有机基础原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三大板块,聚集企业48家,具备年产90万吨甲醇、60万吨乙醇、20万吨纯苯、6.23亿立方米氢气等基础原材料以及丁腈胶乳、醋酸酯等20余类化工产品生产能力。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形成了铝型材、铝板带箔、再生铝、铝基复合材料及汽车零部件为一体的产业链,年加工各类铝基材料116万吨,聚集企业71家。新型建材产业拥有国家级装配式生产基地1家、省级装配式生产示范基地2家,现有以相山水泥、科汇钢构、中煤远大、康美绿筑等为代表的规上工业企业86家,可年产水泥650万吨、混凝土预制件30万立方米、ALC板20万立方米、系统节能门窗20万平方米。

(三)加大招商引资。聚焦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及铝基高端金属材料,调整产业招商团。推进产业招商团成员单位聚焦相应产业,安排专人研究,开展“链式”招商,全力争取优质项目落户淮北。优化调整市级驻外招商队伍,重点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6个经济发展重点区域,设置驻外招商组。发挥市政府驻外联络处作用,分区域统筹做好驻点招商工作。督促各县(区)、开发园区配齐配强招商、洽谈和服务3个专班,高质量提供落地前咨询服务、落地中审批服务和建设运营后日常服务,构建“谈判、签约、落地、建设、投产”一条龙服务体系。1-6月份,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项目34个,协议投资112.1亿元,分别占签约项目22.66%,29.34%;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项目项目15个,立项投资60.29亿元,分别占签约项目15.15%,24.92%。探索基金招商新模式,围绕新材料产业精准对接专项基金,变基金公司“推项目”的被动式合作,为结合产业需要向基金公司“要项目”的主动式合作,精准导入更多高质量产业项目。1-6月份,通过设立产业基金、股权直投等方式累计投资、招引亿元以上项目7个,总投资44亿元,基金和配套投资6.95亿元,撬动社会资本约37.05亿元,其中投资10.05亿元的龙光天旭高硼硅新材料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纳统。

(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新材料产业项目库,依据项目建设进度,实施梯次调度,确保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加快总投资20.8亿元的中基年产10万吨动力及储能电池箔、总投资10亿元的财发新材料高性能铝及铝合金产业化等项目达产纳统,加快总投资14.7亿元的鑫成功年产60万吨再生铝循环再利用、总投资5亿元的银邦年产6万吨复合材料用铸轧带材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总投资20亿元的先导年产20万吨铝合金铸造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30万辆高速电摩项目、总投资10.6亿元的坤泰多合一增程混动变速器(REHT)项目开工建设。

(五)提升创新驱动。聚力强化创新平台,安徽省铝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已立项,为全省首批10家之一,新材料相关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0家。今年以来举办化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供需对接会2场,撮合10余家企业和服务商达成合作意向。共建成新材料产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总数达60家。濉溪县高端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5G工厂实现零突破。加快推进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基地科创加速器中试基地建设,目前已承担3个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拟承担1个项目。联合中科大、华东理工、合工大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关“煤化工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重大专项,促成了瑞德磁电与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苏海林教授签订高层次人才团队协议。国内首台煤矸石高效脱碳生产线投入使用。

(六)加强要素保障。坚持“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着力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出台科技产业扶持政策16条,建立重点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库,推深做实“双倍增”“两清零”行动。基本完成陶铝研究院产业重组工作,加快陶铝新材料产业化进程。推动资金链不断完善,建立优质中小企业融资“白名单”,开展“十行千亿万企”中小企业融资对接活动,设立先进材料等产业基金。实施贯通引才、统筹育才、服务留才的“三位一体”模式,设立“淮北人才日”, 柔性引进科技人才,进一步激活人才创新活力。临涣化工园区获省发改委4.05平方公里扩区筹建批复,扩大了我市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空间。

(七)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开展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制定实施《淮北市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5版)》,系统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革优化。落实落细《淮北市“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推动131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申请材料免提交。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完成34项“一件事”,平均减少办理时间15.4天,减少跑动6.4次,减少材料14.8个。推动“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落实落细入企行政检查备案制度,有效缓解多头入企、重复入企问题,进一步减少对市场主体的不当打扰。截至5月底,全市共开展入企行政检查备案834次。创新实施“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对1100余家企业进行“一人一企”包保,截至4月底,在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对接方面达成协议234个,其中,资金要素对接金额1590万元,人才要素对接997人,土地要素对接354.43亩。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规模还需壮大。2024年,我市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基地、先进高分子基地两大新材料基地产值分别为181.66亿元、147.21亿元,与铜陵铜基新材料基地(680亿元)、安庆化工新材料基地(310亿元)、蚌埠硅基新材料基地(280亿元)相比,产业规模还是较小。

(二)产业结构还需完善。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方面,我市铝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规上企业71家,多为加工制造,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还未有大吨位、高效率的挤压线。先进高分子和精细化工产业方面,甲醇、乙醇下游产业链堵点还未有效打通,化工基础原料就地转化能力不足,产业链的协作水平和抗风险韧性不够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市将持续以双招双引为主要抓手,以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和精细化工材料为主攻方向,力争2025年淮北市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突破210家,产值突破470亿元。

一是坚持创新引领。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密切与中科大、上海交大、大连化物所等大院大所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临涣化工园区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作用,开展多主体协同攻关,突破一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贯通融合,努力开发生产更多符合市场需求、技术水平领先的“三首”产品、精品新品。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国家级中心,积极推动铝基企业联合,协同淮矿集团建设铝制品原材料仓库,打造铝制品原材料集采中心和线上交易平台,建立并运营淮矿集团铝制品物流中心。

二是壮大产业集群。加强产业研究,摸清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的行业龙头企业基本情况,建立行业龙头企业目标库,明确适合我市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路径,提档升级新材料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材料方面,发挥临涣焦化、碳鑫科技、瑞柏新材料等链主企业带动作用,重点发展关键化工原料、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三个板块,延伸发展电子化学品、高端医药农药中间体等高附加值产业。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方面,全力支持陶铝新材料民用产业化,推动银邦新材料、国轩象铝、中基电池箔等开展高精度板带材、高性能工业型材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化应用,加快建设汽车用铝合金轻量化材料生产基地。推动高岭土产业向高端耐火材料、耐磨材料、环保过滤材料延伸。

三是狠抓招商引资。编制《淮北市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规划》《淮北市重点产业招商图谱》,明确新材料产业定位和细分赛道,重点聚焦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及铝基高端金属材料等产业行业核心优势发挥,重点招引“链主”企业,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建设。充分激发驻外潜力,进一步提升驻外招商机构工作质效,深入摸排熟悉当地知名企业和商会协会,精准招引符合我市新材料产业方向的优质项目。同时不断提升驻外人员专业能力,全力打造专业化驻外招商队伍。拓宽多元化招商渠道,加强与商协会对接,积极导入项目落地淮北。用好场景招商,吸引龙头企业落项目。深化科技招商,发挥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等创新资源优势引进科技企业。

四是突出企业培育。壮大规上企业规模,分层分类完善新建企业、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对清能碳再生、精耐新材料等入库企业系统开展扶持政策、财税知识、申规入库等辅导培训,力促一批新建企业按期达规入统,扩大规上工业阵容。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聚焦“工业六基”重点领域,摸排更新专精特新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为亚玖环保、宝博新材料等入库企业量身定制培育方案,力争创建更多新材料专精特新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健全链主企业培育库,加强对力幕新材料、瑞柏新材料等培育企业“一对一”联系服务,鼓励支持企业加快实施一批扩产扩能项目,围绕技术改造、数字赋能新上大项目,以优质增量加速企业成长。

五是聚焦要素保障。做好临涣化工园区扩区工作,优化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加快园区内基础设施及公用工程建设,对标对表,高标准满足扩区认定条件,逐一完善各项支撑要素,确保扩区工作与我市规划相协调,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搭建对接合作平台,推进重点产业链上下游合作配套。强化市企业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企业画像图鉴,提升企业产品画像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推进企业问题诉求清单闭环办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