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041号提案《提供最优公共服务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办理情况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5-09-09 09:19 字号:

尊敬的刘德远委员:

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淮北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1号提案已收悉,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现将《提供最优公共服务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相关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针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41号提案《提供最优公共服务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内容,市工信局紧扣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主线,以 “优服务、强保障、促发展” 为抓手,全力打造企业成长沃土,以高效、贴心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轻装上阵,为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现将今年以来有关工作和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政策护航,夯实民营经济发展 “压舱石”

一是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出台《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恳谈会制度》,2023年至2024年共召开八次民营企业家恳谈会,通过现场听取意见,解决企业困难诉求,进一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增强民营企业的话语权、建议权,以有力的行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聚焦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问题,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通过开展调研走访、惠企政策宣传、企业诉求化解等举措,实打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全年共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439个,办结率100%。今年2月以来,通过市领导联系服务企业、“新春大走访”活动等渠道共收集企业问题诉求70个,已办结67个,正在推进办理3个。二是推进“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事项达32665个,全程网办率达97.6%。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围绕企业和个人两个生命周期,已完成国务院部署和省政府自主拓展的34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均减少办理时间15.4天,减少跑动6.4次,减少材料14.8个。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今年以来全市共上线惠企政策880条,其中“免申即享”政策779条,占比88.5%,兑付政策资金4551.1362万元,惠及企业313家次。

二、服务增效,打造民营经济发展 “快车道”

一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强化服务保障效能。落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升级人才政策引领淮北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文件精神,用好“一网通办”人才综合服务系统和人才综合服务窗口,定期梳理发布政策清单、精简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在人才政策咨询、待遇兑现、项目申报、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质便捷服务。同时,对新引进D类以上全职在淮人才的配偶,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方式优先安置工作,子女就读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就近就便安排入学等措施。聚焦服务利企、制度惠企,以真情的服务,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提升发展信心,助力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畅通信息渠道,实现企业和政策零距离。陆续出台《淮北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淮北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淮创新创业实施细则(试行)》《淮北市贯彻落实〈安徽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方案〉重点举措》等政策文件,并广泛征求企业和在淮商会、协会的意见建议,以文字、新闻发布会、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解读,帮助企业充分理解、用好政策。今年5月22日,安徽省新闻联播宣传我市落实《淮北市贯彻落实〈安徽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方案〉重点举措》文件。在淮北市新闻联播、淮北日报等开设专栏,对2024年度科技创新“双十强”企业(其中民营企业11家)进行宣传报道。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主动纾解企业难题。市工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全力抢抓上级政策机遇,积极对接国家工信部和省工信厅,对上争取项目资金6376.7万元、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工业领域和电子信息领域设备更新项目)3782万元。

三、金融赋能,点燃民营经济发展 “新引擎”

一是加强息费监督,降低融资成本。持续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扩大贷款总规模,坚持“以量补价”,不断夯实利息净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强化息费收入监测分析,及时掌握数据动态变化情况,进一步提升调度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推动息费收入指标稳步提高。1-5月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息费收入21.27亿元,同比下降1.91%,降幅较上月收窄0.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1-5月,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4%,较上年同期下降0.51个百分点,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82%,较上年同期下降0.55个百分点。二是完善信息共享,强化政银企联动。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出台《淮北市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一季度末,全市科创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11.2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46个百分点。出台《淮北市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若干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制造业贷款规模。截至5月末,全市制造业各项贷款余额202.40亿元,同比增长5.65%。围绕企业资金需求,市县多层次组织政银企专题对接活动10余场次,金融服务触角不断延伸。3月6日,举办金融支持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合作交流会暨金融人才淮北行专场活动,60余家金融机构参会,达成融资意向120亿元,涵盖城市更新、新兴产业培育等重点领域;5月8日,举办“碳信用账户”平台上线启动暨碳资产管理专题培训会,率先在全省上线启动“碳信用账户”平台,此次活动,共有22家企业与银行达成了碳账户挂钩贷款合作意向,意向金额近10亿元。三是健全考评机制,赋能实体发展。引导金融机构聚焦科技创新、制造业技改、文旅融合和小微、“三农”等领域,争取扩大信贷投放。出台《淮北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评价暂行办法》,安排1亿元市级财政资金存放激励,调动银行机构积极性。截至5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00.84亿元,较年初增长5.38%;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6.52亿元,较年初增长8.77%。完善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考评机制,依据《淮北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评价办法》,从服务实体经济情况、深化金融改革情况等多个维度对银行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激励银行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持淮北市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