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北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131号提案《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几点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5-09-09 09:25 字号:

尊敬的政协委员:

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淮北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31号提案已收悉,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现将《关于进一步优化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几点建议》的相关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营造关心氛围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淮北市持续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出台涵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支持现代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是梯度培育成效显著。聚焦“工业六基”重点产业领域,分层建立省级专精特新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库,2024年,新增专精特新培育入库企业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入库企业30家。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面认定,加大专精特新扩面政策宣传力度,加强与发改、住建、农业农村、商务、文旅等部门联动,推荐的52家企业中42家获省认定,增速排名居全省第9位。助力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合众机械、理士新能源获批第6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二是强化中小企业服务。依托市企业服务中心,提供包含政策服务、项目辅导、供需对接等在内的综合式“一站式”服务,打造“淮商大讲堂”“企业家培训”“项目辅导”等培训平台。2024年,先后10余次邀请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联盟、合肥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多位领域专家为企业量身定制专题讲座,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亩均效益、数字化转型等多个领域专题培训共计5场,惠及专精特新企业156家次。

二、优化服务发展水平

一是深化涉企服务效率。依托企业开办智能审批系统实现企业开办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社保、医保、公积金等事项“一网办理”,为企业开办提供掌上办、集成办等特色服务,依托“一网通办”等平台和企业开办自助服务设备,实现企业开办不见面审批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

二是推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强化产业政策引导,推动集群内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有效提升集群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发展水平。2024年,我市推荐的濉溪县高端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和杜集区矿山机械装备产业获批安徽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濉溪县高端铝基复合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第3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我市国家级产业集群零突破。

三是强化企业帮扶。推深做实企业家恳谈会和“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去年全市共召开5次企业家恳谈会,参会企业55家,共梳理意见建议96个,已办结86个,正在推进办理10个。持续推进“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实行市、县(区)、园区、镇(街道)多级联动,全面提升为企服务质效。截至目前,共收集问题417个,针对收集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现已全部办结。

三、支持优化中小企业融资

一是畅通专精特新融资需求。开展“十行千亿万企”中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行动,线上依托市企业服务中心网站,展示银行机构特色金融产品。线下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召开2025年政银企对接会,针对不同企业提出的需求,银行机构提出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思路。畅通专精特新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推荐润岳科技等7家专精特新企业在省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入板培育。共享专精特新“白名单”机制,及时推送给金融机构。截至2024年末,全市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41.41亿元,同比增长1.54%,当年共向425户次专精特新企业累计发放贷款43.88亿元。

二是多方位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积极落实普惠小微政策,加大对首贷、信用贷和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充分利用淮北市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精准匹配、灵活满足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减轻中小企业抵押担保和资金周转的压力。以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为抓手,努力为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搭建“人才贷”企业库,截至4月末,已累计向各类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团队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42户次、金额5.74亿元。常态化开展银企对接服务,今年以来,围绕转型发展、民营企业等召开专题银企对接会9场,510余人次、190余家企业参加,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不断优化。3月6日举办金融支持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合作交流会暨金融人才淮北行专场活动,60余家金融机构参会,达成融资意向120亿元;5月8日举办“碳信用账户”平台上线启动暨碳资产管理专题培训会,率先在全省上线启动“碳信用账户”平台,22家企业与银行达成了碳账户挂钩贷款合作意向,意向金额近10亿元。

三是积极扩大政策性担保作用。为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了以省再担保体系为依托、覆盖全市的较完善的担保服务体系。一是深化政银担合作,新型政银担业务持续推进,去年以来累计为制造业企业等市场主体担保金额58.38亿元;二是强化政策支持,财政为担保贷款风险补偿738.78万元,担保费补贴327.68万元;三是提升服务质效,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制造业企业维持不高于1%的担保费率;四是积极主动对接企业融资需求,今年以来平均担保费率0.89%,截至2025年4月末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08.85亿元,同比增长10.99%,为企业担保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